陶與瓷有何不同

陶與瓷有何不同

「陶瓷」是大家的習慣用詞,在每日的生活中每天都會用到,家裡吃飯用的碗盤、老爸泡茶的茶具、餐廳裡用的花器…大多都是「陶瓷」,但陶與瓷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大部分的人隱隱約約的能說出陶有種樸質的感覺,瓷則比較輕薄...陶與瓷到底有何不同?請看以下整理,相信以後遇到“以泥土燒製的會破的東西”大家一定能輕鬆分辨陶與瓷:

 陶瓷在我們生活之中務處不在 要如何分辨陶與瓷呢?

背景不同

人類使用陶器的歷史目前追朔至西元前29000-25000年,位於現今捷克的格拉維特文化,出土的愛神维纳斯小雕像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陶器,而中國江西仙人洞內的所出土的陶罐碎片,可追朔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是目前最的古老陶製容器。可以總結的是,陶在全世界各地的人類文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瓷則是中國壟斷了近一千多年的秘密,是中華文化上輝煌的一頁,瓷器的英文除了“porcelain”以外另可稱為“china”。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于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至宋朝開始成熟,16、18世紀被歐洲人極為追捧,當時燒不出精緻瓷器的歐洲人稱為精緻細膩的瓷器為“白金”,並派了多批人馬前來中國希望能了解瓷器的秘密,直到18世紀初才被德國人發現瓷器的製程方式。

故宮明永樂 一四〇三∼一四二四 青花山茶花扁壺

明 永樂 一四〇三∼一四二四
青花山茶花扁壺 (1)

Venus of Dolní Věstonice目前發現最古老的陶製品 維納斯

愛神维纳斯小雕像(2)

 

表面不同

最簡單分辨陶與瓷的方式是先看燒製後且未上釉的胚體是否有明顯的毛細孔。市面上有些化妝品標榜“陶瓷肌”其實不太正確,因為陶的毛孔其實並不小,沒有上釉時摸起來十分粗糙,高級瓷器的表面毛孔幾乎摸不出來,沒有上釉的表面摸起來細緻,甚至有透光度而呈現半透明的狀態,女士們所要追求的肌膚應屬“瓷肌”或“白瓷肌”才是正確的形容。許多陶瓷器行家選擇陶瓷(尤其是瓷器)時會用手感受杯或壺的底座,因為那是沒有上釉的地方,可以感受原材料與燒結的成果,下次選瓷器時不妨也試試看。

 呈現透光狀態的瓷器

瓷器呈現透光

-

原料不同

作為人類最早所依賴的容器,陶的原料十分容易取得,黏土與陶土是陶的主要原料,有著各類雜色金屬礦物質,一般陶胎含鐵量在3%以上。瓷器則是高嶺土為材料結合瓷石經混煉成型,瓷土經精煉後一般含鐵量在3%以下,燒製後結構細緻,不吸水。

 

瓷器製成瓷器製成 
 -

溫度不同

陶器的燒製在800-1000攝氏度左右,而瓷器需要高溫完成燒製,大約在1200-1400攝氏度,所以瓷的結構較為堅固。

 瓷器毛孔小 尚佑之後時常來拿做酒瓶

瓷器毛孔小、結構堅固,與陶器比起來更適合做酒瓶。

.

硬度不同

因為原料與溫度製成不同,陶器低溫燒製的胚體不完全燒結,胎體硬度較差。瓷器燒結溫度高,胎體燒結完成,硬度高。

 -

陶與瓷,各有各的風格與功能,陶的古樸、瓷的華麗讓人類除了在功能上的運用外,更增加了自我美感的表現,陶為早期人類文明提供了最實用的功能,例如儲存水和食物、運輸貨物和烹飪,後來更是加上了美感與風格,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而瓷自漢唐以來,已遠銷世界各地,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陶與瓷,皆深刻地影響了全世界人類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感謝這兩個材質,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圖片來源:

1. 明 永樂 一四〇三∼一四二四 青花山茶花扁壺https://south.npm.gov.tw/ExhibitionsDetailC003110.aspx?Cond=745378be-cc53-4410-bc83-38e6365af92d&appname=Exhibition3113&State=2

2. 

愛神维纳斯小雕像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nus_of_Doln%C3%AD_V%C4%9Bstonice

 

发表评论

请注意,评论需要在发布前获得批准。

此站点受 hCaptcha 保护,并且 hCaptcha 隐私政策服务条款适用。

新春禮贈推薦